EOS 5D Mark II 阶段性总结
发表时间:2009-02-02 来源:无忌论坛 作者:keron 评论:4查看
对焦系统测试部分
5D MarkII 在对焦模块,沿用了5D的大部分对焦电路,改进主要在:
1.对焦模块可以识别场景色温(老5D只是对相差进行计算,不考虑色温环境)并进行调整。
2.对焦模块加入了针对光线变化的算法,避免由于对焦过程中光线状况变化导致对焦误差。
3.对焦运算模块中,可以根据机身传递的AF微调数据进行调整。
经过3周实际使用,发现无敌兔在对焦方面的改进是明显可感知的,比老5D在精确对焦方面,的确有了进步。
测试设备:无敌兔 + 85L 和218
反复测试了一下5D MarkII 对焦系统,发现在9个对焦点中。上下左右四个对焦点,在所有拍摄的图片中,都能保证F1.2下的准确合焦,当然,中心对焦点的精确度就不用质疑了。
测试为手持,各对焦点轮询,拍摄5个循环,然后各个焦点上就有了5张照片。
但是左上,右上,左下,右下四个斜角位置的对焦点,无法满足85L在F1.2的对焦精度。
这四个对焦点,看来以后尽量少用,对焦的确是5DMarkII最恼人的地方...
不过,218的F1.8在各个对焦点,每张图片都能准确合焦,基本没有可明确感知的焦点偏移。
全景:
5D2 + 85L 光圈全开,左下角对焦点失焦的局部100%:
关于RAW转出JPG与机内直出JPG的比较
corona06兄提到一个网址
问题主要围绕在无敌兔直出JPG的质量问题上,发帖者认为,无敌兔的JPG直出效果令人失望,而RAW格式出图后转JPG则大为改观。因为我习惯了RAW+S jpg模式出图(一个快门同时出两张,一张RAW用于最终出片,一张小尺寸的JPG仅用于索引和快速浏览),对JPG的画质到底如何,倒是还真没留意过。
用85L拍了一张照片(条件比较简陋,懒得折腾闪光灯了,直接在桌面上就着室内灯光拍的)。拍摄条件为ISO6400,85L F1.8,“标准”风格,同时出RAW和L JPG。简单对比了下,的确RAW文件在PC里转出JPG格式会比机内直出的JPG更加锐利一些,但是差别并没有那个帖子里说的那么大,不100%特别用心查看,基本看不出什么区别。
全景如下:
局部对比如下(上方的是RAW转出JPG的局部,下方为机内直出JPG相同区域):
另外,我也注意到,RAW格式通过DDP导出JPG,尺寸达到14MB,而机内直出的JPG,尺寸为8MB,中间相差接近60%,可能机内出JPG的时候,默认选择了比较偏向于节省存储空间的JPG转换算法(类似于PS里保存为JPG时,选择JPG画质为7或者8之类的)。
RAW & sRAW 测试报告
上架,室内灯光拍摄静物,M档,“标准”风格
50mm F8, ISO6400 1/100s 手动对焦完成后保持不变(避免AF两次拍摄重复对焦之间产生的细微区别)
RAW文件和sRAW文件,由DDP默认参数导出,为了避免JPG压缩导致的图像差异,特别选用了16bits无损的TIFF格式转出。
然后在photoshop内,将raw格式tiff文件,转成与sraw格式文件同样尺寸进行对比。
转出后,文件尺寸对比如下:
全景如下(机内直出JPG):
局部对比如下:
这里就不出结论了,大家可以自行判断差异。
上半部分是sRAW的局部,下半部分,是RAW缩图之后的局部。
可以看到,虽然光圈和快门完全一致,但是sRaw相对亮度较低,也许是像素合并带来的差异,也许是两次快门之间(间隔5秒不到)的细微光线变化?
其实所谓测试就是这样,即使是同一机身,同一镜头,同样的光照,上架拍摄,两次曝光之间都会有差异,何况那些CN主流机型的实拍对比,镜头不同,机位有变化(即使很微小),但是大家抠着像素比,也实在没什么意义了。
原帖地址:
EOS 5D Mark II 阶段性总结 -==高像素带来了什么==-